公费师范生政策迎来重大改革:本研衔接培养与就业保障双升
2025-04-22原标题: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新生入学第一周,学生进行军训。
学生穿着军旅特色校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学生在校企实训基地开展实操训练。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92年,建校近30年来,始终以办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名师化、科学管理信息化、绿色校园文明化为宗旨,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用雷锋精神全过程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学雷锋楷模单位、全国半工半读校企合作试点学校、辽宁省示范中专。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突出贡献奖、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团体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亚军、辽宁省最美校园、以及市级各种荣誉百余项。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双师型典型案例教师1人、国家级大赛评委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39人。
探索职普融通之路
为学生的未来赋予更多可能
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有文化没技能有技能没文化成了两个极端现象。这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普职的知识与技能的联动对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21年6月8日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自职业教育法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迎来的首次大修,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学校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基本素质,制定了具有综合高中特色的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开齐全部高中课程的同时,设计了与学生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理科学生开设CAD和数控课程,文科类学生开设办公自动化课程,美术类学生开设PS处理技术课程。学生一、二年级开课共300学时,其中理论课100学时,实践课200学时。课程结束后,参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考试。每个人都必须取得一门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2012年以来,已经有1549名学生通过各种社会资格认证考试,获证率达99.23%。
在大学,很多课程都有期末论文、项目设计与汇报等内容,精致的排版、统一的设计风格会让你脱颖而出。感谢母校让我提前学习到有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成为我们培养无限能力、挖掘隐藏创造力的第一步。这是已经就读大学的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留给学弟学妹的一段话。职普教融通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为他们的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以准军事化管理为特色
学习三年、当兵三年、受益终生
行走在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随处可见统一穿着军旅特色校服的学生,见到老师或来访人员,立正敬举手礼问好,举手投足间有军人的英气勃发,又不失少年人的朝气蓬勃。学生宿舍里,每一个房间都干净整洁,被子被叠成了标准的豆腐块,不要以为你走进了军事院校,这里只是建立了以准军事化管理为特色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体系。
自建校以来,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就以打好中职学生的成人基础、成才基础、成功基础为办学理念,将以雷锋精神为内涵的军旅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学习三年、当兵三年、受益终生的校训,提出不求学校规模最大,但求每个孩子受益最大;不求学校设施最优,但求每个孩子得到最优的思想,制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特色发展方针。
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新生入校,就会接受为期1周的军事训练,内容既包括思想教育、国防教育,也包括军事训练、生活训练等内容。军训开路,养成跟上。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要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从吃穿住行入手,把素质教育贯穿到24小时当中。起床后要在10分钟内到达指定场地集合出早操,回到寝室后按规定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上课坐姿端正,师生见面互相问好……方方面面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也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受益。
学校还将军旅文化溶入到校园文化中,将现代国防科技、军事技能、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德育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编写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教材配套的精品课程,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准军事化管理强化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也增强了纪律观念,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改善了精神面貌……近五年,学校升学率达到80%。有新生家长说:感觉孩子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自己的事再也不让大人操心了。从吉林、黑龙江等外省市慕名前来就学的家长说:我看中的是严格的管理,孩子受到的是军人的教育,学到的是过硬的技能。
以军事化管理为特色的教育模式真正培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将家国情怀跟植学生心中。2021年秋季大连新冠疫情爆发,学校多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隔离点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彰显了学校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博大胸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让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
2012年,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在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第一个申请建立了机电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2013年,该专业成为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被评为大连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而今,学校先后培养了千余名智能制造类专业毕业生。
让企业大门与学校校门对接,企业图纸与学校黑板共辉,企业升级与学校发展共频……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先后与73个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7个校外实训基地,7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107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院校试点单位。
学校坚持先选企业,后建专业的原则,先后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国内企业和德国GRG工业集团、松下汽车电子(大连)有限公司等5家国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建立了以四大岗位群和四大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以生产项目为教学内容的生产性实训课程;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技术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及教材。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引入了德国GRG技能认证,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技能需求,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技能实训课程。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三年中共同研发项目5项,其中2项获得国家专利。
为了给高端制造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运用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理论对学生进行员工素养养成训练,建立了精益生产理论教室、5S标准化实训室、卡车装配(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在掌握智能技术的同时,也具备了高端制造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
在为高端制造企业培养蓝领人才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对大连海洋大学、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培训。2017年3月,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智能技术创客教育实践基地,随后成立智能技术创客工作室,建设互联网+智能技术营销业务平台,组建智能讲坛,校企共同开发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并共同编写创客教育课程教材。选聘国家863计划科学家,国际级专家及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担任创客导师,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产教融合、校企优势互补……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让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成为了产教融合的大职样板、大连校企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大连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