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西安中考户籍/学籍的事搞明白了!
2024-11-26新高考选科家长学生常见问题盘点,最应该参考的因素是哪个?专业覆盖率?学科分数?兴趣爱好?
新高考是全国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从当年的浙江省,上海市,到现在的29个省全面实行新高考改革,改革最大的重点就是文理不再分科,山东省等3+3选科省份,有20种组合之多,如何选科更加合理,更具优势,更适合孩子,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想得到一个满意且科学的答案。
在这里孙老师给大家统一梳理和分析当下高一选科最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和误区,新高一的同学们一定考虑清楚,当下的选科影响的可是三年的学习和未来的高考。
从2024年高考开始,开始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选科指引》进行选科的高考生,所以在此大前提下为新高一的同学们梳理分析。
第一个问题:高一哪科考得好选哪科?
很多家长和学生的选科理念就是,哪科学得好,考得好,分数高就选哪个,以成绩为主导思想选科,其实本身这个因素考虑没有问题,因为高考还是唯分论的,有了分数专业总有选择的余地,但是这样选择风险是最大的,甚至比单纯的考虑专业覆盖率风险还大,因为高一的考试很多都是凭借初中的底子来考试的,高一的各学科相对而言难度差别都很大,也就是高一看起来分数比较不错,但到了后面难度极大,比如,物理,地理等,后面的难度使很多学生到了高二后悔,随意高一有时候成绩存在于一定的误导性。
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必须考虑你是否真的喜欢这门科和这门科后面学的学习压力和学科难度!也就是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选科切记要避免直接参考成绩选科,要细想一下所选学科能否还有进步空间和对其产生不错的兴趣。
其次,高考最后比拼的是分数,高一选科不是不能参考分数,而是要参考的是优势科目,哪怕自己的优势科目高一没有发挥好,所谓的优势科目,要结合初中,高一对学科的喜欢程度,积累程度和自己到底是一个文学素养高还是一个理科思维不错的学生。尤其是物理和化学绑定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高中学校的学科实力问题,有些高中在以前老高考下,文理偏差很大,导致师资极其不均衡,也要考虑好,有没有好老师教!
第二个问题:专业覆盖率很重要吗?
之前发过一期文章,讲的就是《选科指引》下每种组合的未来大学专业选择覆盖率,这个因素也绝对是家长,同学们在选科过程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为选科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选择未来专业,但是单纯为了未来选专业范围广,专业覆盖率大,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个范围广,里面有很多专业是孩子绝对不会选择的,那广也就跟你没关系了,你要选择属于你自己未来要选的专业,才叫真正的覆盖率(通俗的讲覆盖的专业你未来绝对不会选,那就毫无意义了,)比如,一个女孩选科物化政,这个组合未来专业选择覆盖率达到了99.74%,但是这个女孩基本上大概率不会选了理科工科(机械,土木,能源,水利等专业)的专业,还回去选择一些文史哲,经管法等类专业,所以它既是覆盖了99.74%也毫无意义,当然如果物化这两科你能学的很好那么问题,未来还是分数为王。
哪些家长会被此误导呢?一般是那种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专业选择方向不明确的,对未来没有规划的,但是又担心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专业选择受限,所以就雨露均沾,索性选个选科范围覆盖率最大的组合,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这种选择风险也极大。
比如我刚才所说的,物化政的组合,虽然未来选专业覆盖率最大,但是学习难度和压力极大,有物化的组合都偏难的,而且这两年政治的考试也变难了,有一定区分度了,不像以前,你学的好与坏都能考的差不多,这个组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很大,这个组合对于理科生来说不太喜欢政治,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不了物化,所以不要单纯为了选专业广而选这个组合!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未来规划选择,选科也就是选择未来专业的思路逐渐清晰化,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那如何能让自己了解未来规划,了解未来专业呢?其实高中的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社区服务都是很好地接触社会,接触职业岗位,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对各行各业有所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一定的认知;或者找一个靠谱的生涯规划老师给你做专业解读讲解,聊聊什么选科能选什么专业,专业未来的发展,就业等等,也是非常不错的,前提是找靠谱的生涯规划老师。
对应未来专业进行选科是没问题的,比如有的孩子想学医,从《教育部选科指引》来说必须选择物化组合,从未来从医学科专业特点来说,生物也最好选着,所以物化生组合相对好点。
总结
高一选科不可以单纯的只考虑专业覆盖率!最好能精准地知道自己未来自己专业选择的大体方向,是理工农医,还是文史哲经管法?
第三个问题,我是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科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爱出来,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我一直遵循的原则,但这个兴趣和爱好是真的兴趣爱好,而非假的兴趣爱好,我们经常说,你真喜欢一门学科,哪怕暂时你没学好,后面你总会慢慢追上来的,但是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想找到真正的兴趣又不是一件易事,每个学科涉及生活方方面面,而且跟家庭成长环境,初中学习情况都有关联,所以兴趣的评定不能太武断和太主观(我认为他是我的兴趣就是我的兴趣)。
那如何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呢?
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工具,多参加一些兴趣性格倾向的测评工具进行测评,不能完全信,但可以参考,有实质的价值的,可以协助家长同学做综合评判。参考大学专业的兴趣爱好,我可能对学科没啥兴趣爱好,但是我从小喜欢积木,编程,软件之类的,那选科租着相对就出来了!这还是跟后期的职业规划相关,不然你考得再高,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心仪专业,而被拒之门外!第四,有没有一个选科可以规避学霸,也就是“捡漏”
有很多家长,心思,思维比较缜密,尤其是听多了“考得好不如选的好”一定有一个组合或者选科只要选了就有很大优势,想钻赋分的空子,我想说的是,有些选科确实在选考人数和比例上有所区别,但是这是极其难预测和把控的,也存在滞后性和信息差问题,比如新高考第一年选择政治有很大优势,但是第二年你就会发现没什么优势了,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其实你不管选哪一科,都无法避免和学霸进行竞争的,所以选科“捡漏”的思想不要过于看重,反而要多提升自己的自身实力才是王道。
另外可以到考虑一下,学科之间的搭配,比如化学生物,政治和历史等等,尤其选择一个物理加两个文科类选科的,大概率物理是拖后腿的!
第五个问题,往年参数的参考和朋友经验
往年的参数和往年亲戚朋友的孩子的建议是有一定滞后性和变化的,往往变化还很大,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
也就是说数据的参考以最小的单位为参考标准比较稳妥一些。
家长朋友们在网上看到的选科指导信息一定要辨别好是3+3还是3+1+2,这两种模式的选科省份是完全不一样的选科思想的。
最后一个问题,选科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而非参考别人!
很多家长和学生没有主见,感觉选什么都行,盲目参考班级其他同学的选科情况。选科应该因人而异,基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校情况与偏好等作为客观参考因素,选出适合孩子的学科。
还有一种情况是选科之后孩子不喜欢或者学习吃力,又纠结于要不要重新换组合,换组合又担心落下的很多课能否补回来,摇摆不定,很可能做很多无用功。
对于学生和家长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家长和学生应该在决定前统一意见,否则学生在选科之后摇摆不定也会影响学习。
无论是对新高一还是开学高二的学生,在选择学科之后,尽快接受自己的选择,避免改变学科。遇到困难应该思考如何克服如何解决,而非动摇再选择。
总结
选科是对未来方向的选择,想凭借选科直接“飞黄腾达”基本是痴人说梦,但要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选科,又能踏实学习和努力,那便是如鱼得水了!
忠告:
正确选科的方法就是结合当下的高考改革背景,提前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甚至日后职业生涯,基于生涯规划、学科基础、学科潜力、兴趣倾向、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综合选择,最后落实到执行,付出高中应有的汗水!
我是孙老师,如果孙老师的思想对大家选科有用,就点个关注吧,持续更新中......